企业新闻联播(www.qwqy.cn),打造新闻资讯第一网!

企业新闻联播

热门关键词: 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教育
首页 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教育旅游消费 图片ENGLISH

青春焕彩再创辉煌——祝贺《经济日报》创刊40周年

来源:网络   阅读量:5590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2-07-28 14:53
摘要:古人云:“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”。《经济日报》创刊40周年是一个庆典。回想起来,无论是作为读者,还是作为作者,我都与这份报纸有着不解之缘,我应该送上一份祝福。我有很多话想说,但一时不知道该写些什么。想...
企业新闻联播讯:

古人云:“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”。《经济日报》创刊40周年是一个庆典。回想起来,无论是作为读者,还是作为作者,我都与这份报纸有着不解之缘,我应该送上一份祝福。我有很多话想说,但一时不知道该写些什么。想想,和经济日报写一些从相识到相知的往事。

《经济日报》创刊于1983年初,当时我在武汉读书。大学生自己订不起报纸。记得有一个周末,武汉本地的一个同学从家里带回了一份经济日报。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份报纸。看完之后,有两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:一是邓小平写的页眉,让我感触良多;二、本报评论员文笔犀利,喊话改革,冲锋陷阵,影响巨大。

从那时起,我开始阅读经济日报。可能我的母校是金融机构,同学们都对《经济日报》情有独钟。学校体育场旁边有一个读报栏。每天晨练之后,大家都会像潮水般涌向那里,经济日报最受欢迎,经常座无虚席。我太小挤不进去,只好先去食堂做饭,然后端着饭碗回来看报纸。不成想,吃饭的时候看报纸已经成了一种习惯,永远无法改变。这个习惯应该和经济日报有关。

硕士毕业之前,我没有给《经济日报》投稿。1988年来北京读博士时,我敢给编辑部发文章。我以为它会石沉大海,但我很快就收到了编辑的来信,要求我接受采访。那天去报社,编辑拿出修改后的稿子给我看。看到稿子压缩了一大半,但逻辑更清晰,深信不疑。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,原来编辑找我采访是为了教我怎么写文章。

有了这次投稿的经历,我和经济日报的接触也逐渐多了起来。1992年我在中央党校任教后,报社领导经常来党校学习,艾丰、詹国枢、胤禛、冯冰都是在党校认识的。我是在一次研讨会上认识颜的,后来我们成了朋友。事实上,在我见到他们之前,我一直在看他们的评论。那时候报纸还没有电子版,我就把他们的文章剪下来,放成一大张。

《经济日报》的评论写得很好,这是经济界公认的。其实不仅是评论,新闻报道也极具思想引领性。有一件事我还记得。20世纪90年代初,国有企业冗员过多。1991年底,《经济日报》率先报道了四川企业安乐死的新闻。次年2月,连续发表了一批《断三条铁路看徐州》的文稿,后来得到了中央的肯定。这一改革措施很快在国企得到推广和实施。

令我惊讶的是,给《经济日报》写专栏并不容易。不仅政治立场要高,政策要准,道理要讲透。一篇千字文往往要来回修改很多遍才能过关。那段时间真的让我很痛苦。有时候晚上收到题目,第二天早上就送到报社了。通宵赶稿是常事。然而,在那段时间里,我也学会了如何为报纸写文章。问题导向,开门见山,不拐弯抹角,不写空话,这种文风是当时逼出来的。后来在很多报刊杂志上开专栏,或者起草领导交办的紧急稿件。我从容不迫,得心应手,靠的就是当时打下的基本功。

往事如烟。我写这篇短文,首先是为了祝贺该报创刊40周年,同时也想借此机会向曾经帮助过我的编辑们表示感谢。未来,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,我们正朝着“第二个一百年目标”奋进,全面改革也进入了关键时期。祝经济日报青春灿烂!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最火资讯